您的位置:首頁 >生活 >

1988年,智取威虎山劇組赴美演出,30多人滯留不歸,聲稱弘揚國粹

2023-08-27 07:29:16 來源:歷來都很現實

1988年5月,“小常寶”齊淑芬率領上海京劇院“智取威虎山”劇組30多名演員,遠赴美國參加商業演出,憑借出色的傳統技藝,獲得了巨大成功。

誰也沒想到,他們演出結束后,竟然集體選擇拋家棄子,此后一直滯留美國不歸,讓人大跌眼鏡。

國內群眾聞知消息,幾乎是集體震驚無語,全都對他們這種“逃跑”行為感到不可思議。


(資料圖片)

他們所屬單位“上海京劇團”自此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因為這批演員都是團里多年培養出來的臺柱子。

如果他們這一去不返的話,直接就導致整個劇團處于分崩離析的狀態,以后的演出任務將大打折扣,甚至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雖然說,官方對于他們的這次“逃跑”行為,并沒有給予正式的定性,一般都是采用“移居”或“定居”等比較委婉的字眼。

廣大民間老百姓卻毫不客氣,大加指責,多數人都把此事認定為集體“叛逃”行為,或者直接把他們的舉動說成是“叛國”事件。即使多年以后,這件事情仍然在國內爭議不斷。

那么,當年到底發生了什么變故?齊淑芳他們究竟是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1944年,齊淑芳生于陜西西安的戲曲之家,兩個哥哥都是上海京劇團的專業演員,家里人都喜歡戲曲,經常湊一起相互切磋技藝。

因為家庭環境的熏陶,齊淑芳自幼就迷上了戲曲,每天樂此不疲的跟著哥哥們后面練習嗓子,希望以后也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戲曲演員。

齊淑芳雖是女孩子,個頭不高,可是身手敏捷,肢體靈活,做起戲曲動作來,卻一點都不比男孩子遜色。

諸如翻筋斗,踩蹺、倒圈等較高難動作,齊淑芳都不在話下,許多人都夸贊她身手了得,天生就是吃戲曲這碗飯的寵兒。

1957年,齊淑芳初中畢業后,在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住進了哥哥的家里,開始正式跟隨嫂子張美娟學習京劇,準備以后報考上海戲曲學校。

張美娟是中國京劇著名刀馬旦,擁有“武旦皇后”的美譽,與齊淑芳的大哥是同班同學,因為彼此心心相印,后來順其自然組建了幸福的家庭。

齊淑芳有了這么厲害的啟蒙老師,學習京劇當然更加容易,學習熱情也更加濃厚了,無論唱念做打,還是戲曲動作都進展神速,也讓她未來的戲曲之路越走越順暢。

1958年,上海戲曲學校對外界招收插班生。齊淑芳雖然不是京劇童子功出身,但天生一副好嗓子,做起戲曲動作來更是有模有樣,這讓十幾位考官頗為賞識,最后一致同意錄取。

當時上海戲曲學校條件有限,而招收的學員又比較多,老師上課之時,安排同學們練習,經常就會出現各種戲曲道具不夠用的情況。齊淑芳熱愛戲曲,也是個肯下苦功夫的人,為了能夠使用道具,練習老師布置的作業,常常凌晨兩點就跑到練功房苦練,這為她以后的演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60年,齊淑芳畢業后,順利分配到上海京劇團當演員,開始跟隨劇團前往全國各地劇院進行演出。

有一次,上海京劇團在北京演出,梅蘭芳等京劇大咖都前來觀看。

齊淑芳憑借《三戰張月娥》劇目里的精彩表現,贏得了梅蘭芳大師的高度認可,連呼“后起之秀,后起之秀,未來可期!”

梅蘭芳親自前往后臺找到齊淑芳慰問鼓勵,并留影紀念,還給她取了一個“小老虎”的外號,借此夸獎她的身手了得,能文能武,必定是京劇行業未來的領軍人物。

此后幾年,齊淑芳又多次隨劇團赴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進行演出。

她的《火鳳凰》、《三岔口》等經典劇目也傳到了國外,那些精彩紛呈、目不暇接的高難動作,常常讓外國觀眾們嘆為觀止,不由自主發出一陣又一陣的喝彩聲。

這樣一來,齊淑芳慢慢就成為了劇團里的臺柱子,開始有機會參與節目的創作。而她也非常有創新精神,特別喜歡從武術、舞蹈、藝術體操、芭蕾等藝術領域吸取精華,融入到傳統京劇的節目表演里面。

長綢舞是梅蘭芳先生發明的,起初演員只是揮動衣袖來表演,動作略顯單調。齊淑芳從藝術體操形式上得到靈感,在長綢舞的基礎上,讓大家揮動之后,故意不停抖動弄出水紋,使動作更顯和諧靈動,引得一票京劇愛好者欣喜萬分、拍案叫絕。

1965年的一天,齊淑芳經過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時候,看到一個戴眼鏡的帥氣男青年,站在梧桐樹下,正在聚精會神的吹著小號。她出于好奇,就駐足觀看了半天,一下就迷上了,從此芳心暗許,經常有事沒事假裝路過,但是沒有勇氣與對方搭話。

一年后,這個叫龔國泰的小好青年也分配到了上海京劇團,兩人順利成為同事,雖然偶爾有交集,但雙方接觸得并不多。

龔國泰除了負責吹小號以外,也研究設計戲曲音樂,平時沉默寡言,一心撲在工作上,根本就不知道齊淑芳對自己情有獨鐘。

1968年,我國著名京劇影片《智取威虎山》正式在北京開拍,齊淑芳當仁不讓,負責出演該影片的女主角“小常寶”。

盡管全體演員都是科班出身,但是京劇影片尚在摸索起步階段,加上各種歷史原因,該片最后整整拍了兩年才最終完成。

全國公映之后,《智取威虎山》大獲成功,同時也獲得全國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劇里演員們的精彩表演也被廣泛認可?!靶〕殹饼R淑芳的名字自此紅遍大江南北,一夜之間成為全民偶像,影片里《風雪夜大,禍從天降》等經典唱段,更是一直傳唱至今。

此時,齊淑芳也到了婚配年紀,一不小心成為了大紅人,當然就吸引了無數前來追求的未婚男青年。

這些男青年之中,不乏知名男演員和社會名流,有錢有勢也不在少數,可他們都沒有進入齊淑芳的視線。

齊淑芳有時候一天就能收到十幾封情書,但都沒有拆開來看,因為她的心里早已住了一個人,而那個人自然是龔國泰。

不過,龔國泰對此渾然不知,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同時,其實心里也有些自卑,根本就不敢去追求姑娘,何況是齊淑芳這樣的大名人。

齊淑芳無奈之下,只好主動出擊,經常有事沒事跑去找龔國泰,并與他辦公室里探討唱腔,或者是編曲。

有時候,她會提議兩人去外面走走,或者看看電影,遇到吃飯的情況,還會很體貼的主動買單。

時間一長,龔國泰再怎么木訥,也知道齊淑芳對自己有好感,可他還是很自卑,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小小的劇團創作者,根本配不上別人。

齊淑芳有些無語,最后只好托團里的單簧管演員沈培生,去找龔國泰捅破了最后那層窗戶紙。

龔國泰在好朋友的鼓勵下,這才鼓起勇氣與齊淑芳談起了戀愛,算是正式確定了兩人的關系。

1974年4月,兩人經過兩年多的相處磨合,走進了婚姻殿堂,并在上海市屬家屬樓開始了家庭生活。

齊淑芳平時很忙,除了要參加劇團里的演出,每天都要練功,常常都是筋疲力盡,腰酸腿疼回到家里,無法照顧家庭生活。

對此,龔國泰極為體貼,知道他們演員的不容易,所以主動承擔了家里的一切勞動,讓齊淑芳特別感動。

而街坊鄰居們都說“小常寶”找了一個踏實過日子的好男人,不僅是才華出眾,還懂得放下面子來心疼自己的媳婦,毫不抱怨的做“男保姆”。

隨著齊淑芳的名氣越來越大,演出的任務也更加多,經常要遠赴歐洲去表演,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兩人聚少離多,因而一直未生育小孩。

1976年,齊淑芳終于懷孕了,兩人喜不自勝,早早做好了各種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卻不料,上海京劇團不久接到了一個京劇影片的任務,齊淑芳作為臺柱子,當然是不可或缺的人選。

劇團領導特意找到齊淑芳談話,讓她一定要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為劇團做出更大的杰出貢獻。

齊淑芳與龔國泰商量許久,最終決定去醫院把孩子流產了,以后有機會再生。

兩人從醫院做完手術,回到家里,想著未出生的孩子太可憐了,眼淚奪眶而出,抱頭痛哭……從此以后,他們再也沒有了要孩子的想法。

1988年,一個美國企業家觀看了他們的表演以后,多次盛情邀請他們前去美國演出。

事情談下來了,因為赴美演出有名額的限制,龔國泰身為劇團指揮,最后發揚風格,把名額讓給了同事們。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一讓,就徹底失去了老婆以及全部同事們的消息。

齊淑芳率領上海京劇團抵達美國,用精湛的表演征服了美國觀眾以及海外華人華僑,心理也悄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們以為在這陌生的國度,京劇的魅力一定能夠生根發芽,而不菲的表演收入,以及眼前優越的生活環境肯定唾手可得,因此他們決定集體留下來生活,再也不與國內聯系了。

面對如此變故,劇團領導也是束手無策,多次嘗試與他們溝通交流,但都慘遭拒絕,也只能徒嘆奈何。

龔國泰獲知消息,如雷轟頂,怎么也想不明白妻子齊淑芳會如此絕情,整個人變得抑郁寡歡,直到幾年后才徹底走出心理陰影。

話說齊淑芳率領劇團在美國“打天下”,也并不容易。那些美國老外們起初只是好奇而已,多看了幾次京劇演出,馬上變得興趣全無,就再也不光顧了。只有少量海外華人的捧場,遠遠不夠劇團的日常開銷,齊淑芳他們被逼無奈之下,不得已開啟了美國各地巡回演出。

同樣,美國人剛開始還覺得新鮮,都想要一飽眼福,可是看得多了,自然就沒有什么興趣了。

如此一來,他們劇團里的經營情況一落千丈,經常入不敷出,畢竟每天三十幾號人的吃喝拉撒睡,就不是小數目,他們甚至一度到了流落街頭的地步。

劇團演員們面對如此經濟壓力,人心惶惶,紛紛開始選擇離開,有的選擇回國請罪,有的留在當地餐館洗盤子賺錢,再也沒有了往日表演藝術家的神氣模樣。齊淑芳與武生演員丁梅魁談起了戀愛,重新組建了家庭。

他們為了能夠在美國打開市場,帶領剩下的演員一度靠街頭賣藝才能勉強維持生活。

有一天,著名華裔鋼琴家殷承宗恰好看到他們表演,于是動用在美國的關系,好心幫助他們申請了綠卡,并向美國政府申請了生活補貼,他們才得以在夾縫中生存。

2003年,齊淑芳京劇團登上紐約百老匯舞臺,也算是苦盡甘來,媒體記者們報道,特別夸贊他們“武技相當精彩”,甚至美國政府也為京劇團頒發了特別貢獻獎。

2008年,時隔20年之后,齊淑芳受到國內某演出單位的邀請,再次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土。

回上海探親期間,齊淑芳原本想與前夫龔國泰見面聊天。龔國泰卻“殘忍”拒絕了,并表示沒有這個必要了。如今的他也重新組建了幸福的家庭,兒女環繞,事業有成,早已成為了國家一級作曲家。

面對國內記者的采訪,齊淑芳說起當年的選擇,卻給出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們當年留在美國,其實是為了弘揚京劇文化,讓美國的華人團體更加喜歡國粹,同時也向外國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p>

不過,齊淑芳的這番漂亮說辭,盡管時過境遷多年,似乎也很難得到全國人民的贊同,畢竟當年他們的行徑確實難以服眾,不管怎么去掩飾,也會讓人覺得特別無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