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ID: F-Jinjiao)
作者 | 林石
(資料圖片)
新能源汽車廠商撕個不停,手機廠商也不甘寂寞。
上周舉行的一加Ace 2 Pro發布會上,OPPO一加中國區總裁李杰放了一句狠話,“不要溫和地走進這個賽場”。發布會的PPT,更是直接放上了經典的對比圖,對比的是一加Ace系列與“友商K系列”的銷量比例。
就差沒把紅米打在屏幕上了。
一加Ace 2 Pro發布會截圖
這一次的爭端事出有因。紅米在發布最新機型K60至尊版的前一天,打出了“后性能時代”的標簽,號稱“告別單純的硬件堆疊,告別參數的無限內卷。
而就在紅米發布會當天,一加在官方微博發布了幾乎是針鋒相對的宣傳語,“只會選這個星球上能選到的最強手機芯片”、“獨顯芯片、游戲超幀,那是上一代的賣點”,直指紅米K60至尊版。
原本定位“不將就”的一加,卻頻頻“碰瓷”以性價比著稱的紅米,表面看是手機市場萎靡狀態下再正常不過的又一次價格內卷,實則是一加已然成為OPPO進攻中端市場的工具人。
而這場發生在中端市場的大戰,才剛剛開始。
陌生的一加
對于一加的老用戶而言,一加已經變得比以往陌生許多。
2013年,曾在OPPO任職超過15年的劉作虎,在得到OPPO創始人兼CEO陳明永的允許后,離職創辦一加手機。當時還有一個插曲是,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轉發劉作虎微博,歡迎后者加入互聯網手機陣營。劉作虎的回復則是, “不知道什么是互聯網手機” 。雷軍隨后刪除了這條轉發。
彼時,“為發燒而生”的小米第一代手機剛剛上市兩年,榮耀剛剛從華為的產品線中孵化出來,一加選擇了一條頗為特別的路:只造旗艦機,以國際化為突破口。
一加幾乎是按著劉作虎規劃的路線走的。一加手機1發布之后,在國產手機尚未紛紛把目光投向國外的時候,劉作虎已經帶著一加來到了舊金山開發布會。一眾外媒都出人意料地首次刊登來自中國的手機評測,“It"s hard to imagine a better phone for Android geeks”(難以想象有這么適合安卓發燒友的手機)。
到2017年,一加全年銷售額為14億美元(約百億元人民幣),超70%的銷量來自海外市場。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18年,一加躋身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售價超400美元)市場份額前五,是高端手機市場增長最快的品牌之一。
一加2021年在芬蘭獲得超過20%的市場份額,來源:微博“劉作虎”
然而一切都在2020年開始驟然轉向。
2020年9月,劉作虎正式回歸OPPO,擔任歐加控股高級副總裁,公司產品線總負責人,但仍擔任一加CEO;第二年,OPPO與一加宣布合并,原OPPO中國區用戶運營負責人李杰將出任一加中國區總裁。
對一加的改造隨之而來。
為了出圈爭取大眾市場,原本備受“搞機黨”喜愛的一加氫OS操作系統,自2021年的一加9系列開始,出廠預置變為OPPO的color os系統。
同年,又推出“親民機型”一加9R系列,該系列銷量一度超越數字系列的旗艦機型銷量,卻因為最新上線的操作系統沒能第一時間適配該機型而遭遇惡評。以至于新周刊微博甚至用了 “2021年的一加,都作了哪些“惡”?” 來征集評論。
來到2022年,一加繼續“下沉”,推出了主打電競手機的一加Ace系列手機,對比3999元起售的數字系列旗艦,把價格下探到了起售價2499元。
到了今年,一加干脆卸下獨立、小眾、高端等一系列標簽。2月發布的Ace2機型,一加第一次主動地往自己身上貼上了“極致性價比”的標簽。同時將目標瞄準了性價比著稱的紅米旗艦手機K60系列,三款配置機型其中兩款均低于K60同款配置機型發售價,甚至倒逼紅米在一加Ace2發售日當天宣布降價。
多年以前,“極致性價比”曾是一加用戶用來夸贊一加售價良心的話語,而劉作虎對此不以為然, “有時候我跟用戶交流,就有用戶直接跟我說覺得一加的性價比是最好的,我說你給我打住,千萬別給我提性價比,我最討厭提性價比。”
不知,這算不算我們終將活成自己最討厭的人。
OPPO保住市場的工具人
改造過后的一加,贏在了銷量。
年初的Ace2發售之后,一加很快在官網宣布戰績,,“京東天貓首銷日銷量超友商A和友商B首銷日銷量的兩倍!成為 2022-2023 所有安卓手機首銷日銷量冠軍!”。
受Ace系列的銷量拉動,2023年上半年,一加銷量同比增長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35%。
當然,這一方面也印證了,當初的一加究竟過得有多憋屈。
這個當初并不算為人熟知的品牌,直到2021年全球出貨量才首次突破1000萬臺。作為對比,這一年小米的出貨量是1.91億臺,其中主打低端市場的紅米又占了其中大頭,根據CINNO Research 2022年5月發布的數據,紅米銷量占小米總銷量的83.6%。
如今風水輪流轉,一加選擇妥協,也終于可以參與一線手機品牌的牌桌。
這也算是完成了OPPO的小目標。
劉作虎回歸OPPO之初,曾一度被外界質疑是否要放棄一加品牌。結果是去年的9周年活動上,劉作虎宣布 OPPO 一加正式開啟雙品牌戰略,OPPO會在未來三年給一加投入100 億,一加將入駐 OPPO 全國超 5000 家線下門店以及共享超 1000 家售后網點。
李杰則是放話,要在3年內做到2000元以上線上市場第一名,為此“3年內硬件綜合凈利潤率可以為0”。
砸錢,給技術、給供應鏈、給渠道,目標都是通過一加切入中端市場,保住OPPO的市場份額。
一加9周年發布會,劉作虎上臺演講,來源:發布會截圖
畢竟OPPO的危機感實在太強了。
過去多年里,OPPO長期深耕下沉市場,通過擴大加盟建立了龐大的線下體系,得以一舉完成了對小米、華為的逆襲。但疫情的出現卻暴露了OPPO在線上渠道建設的乏力。
過去三年,OPPO在國內手機市場的份額一直與線下形勢息息相關,2020年的市場份額為16%、2021年回彈到20.5%、2022年又跌落到16.8%。
與此同時,OPPO 正在嘗試沖擊高端市場,但無論是Find X系列與折疊屏手機,都一直未有起色。反而是原本就沖擊高端市場多年的一加,成了與OPPO發生碰撞的自己人。
此外,OPPO旗下的realme子品牌,通過堆料與低價策略一度取得成功, 2018年成立,2021年全球銷量破億,成為史上最快出貨量超過一億部的品牌。然而被寄予厚望的realme,既擺脫不了低價標簽,試水推出的中高端機型也不溫不火。
如今,一加直接肩負起“卡位”紅米的重任。 今年2月,一加發布Ace2機型,第一次主動地往自己身上貼上了“極致性價比”的標簽——這曾是幫助紅米制勝手機市場的法寶。
一加Ace2瞄準的,則是紅米推出的旗艦手機紅米K60。三款配置機型其中兩款均低于K60同款配置機型發售價,其中12GB+256GB的 Ace 2 起步機型價格僅 2799 元, 對比紅米K60的 同配置機型發售價為 2999 元,價格相差200元。
此次紅米K60至尊版與一加Ace2 pro都選在8月進行發布,紅米在先,一加在后。但這一次,一加沒能在價格上再度上演奇襲。紅米在價格內卷方面可謂做到了極致,紅米K60至尊版最低配置的12G+256G售價僅為2599元,而一加Ace2 pro的同配置最低售價為2999元。
李杰很快就在微博放話,“不要把這個世界讓給平庸的產品”,矛頭直指紅米。他在微博中將一加定義為“產品力優先”,并將紅米K60至尊版與一加Ace2 pro的部分配置進行了對比,稱 “不會為了湊個顯得便宜的價格,在用戶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地方到處閹割” ,暗示紅米屬于“卡價位優先”。
對于OPPO而言,能夠對中端市場進行“降維打擊”的一加,成為了OPPO保住市場份額的最后希望。
兩難境地
OPPO的戰略似乎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剛剛發布的一加ACE2 pro的預售據說已經破了安卓機紀錄,而今年上半年,OPPO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奪回了中國手機市場份額第一。
但無論對于OPPO還是一加而言,尷尬的局面仍然存在。
原本作為旗艦機型的數字系列,銷量已經被在中端市場發售的Ace系列搶去了風頭。舉個例子就是,假如紅米K60系列從銷量和銷售額都遠超小米數字系列。失去了自主性的一加,從供應鏈、渠道到資金都高度依賴OPPO,一旦數字系列成為雞肋,很有可能有一天成為棄子。
畢竟對于OPPO而言,相較于一個工具人,同在高端市場發力的Find X系列和折疊屏才是真正的親兒子。
沒了個性,但終歸贏了銷量,這還一切好說。但沒有自主權,“雙品牌”的餅終究難圓。
劉作虎在OPPO Find X6 發布會現場,來源:發布會截圖
與此同時,是不是放手將中端市場交給一加去打,仍然是OPPO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方面是,中端市場的內卷已成趨勢,OPPO需要提供的彈藥可能會越來越多。
在過去兩年,大量原本的旗艦、次旗艦的配置已經被陸續下放至中端機,譬如二季度華為發布的nova 11系列上,衛星通信、昆侖玻璃、可變光圈這些曾專屬于高端Mate系列的功能,也都已經全部下放。更多類似的操作可能會在各家手機廠商身上陸續出現。
原本用在旗艦手機上的驍龍8+芯片,今年用在了中端機上,而12GB內存乃至24GB運行內存、512GB乃至1TB的大內存,都有可能會成為中端機的標配。
與此同時,在技術瓶頸尚未突破的現實之下,硬件的同質化可能會導致最終決定勝負的就是價格的內卷。而這恰好是一加缺乏足夠競爭力的地方。
OPPO有沒有支撐一加打價格戰的底氣,也就成了一個問題。
與此同時,當線下市場恢復起色,作為獨立品牌且長期在電商市場廝混的一加,能給一直扎根線下的OPPO帶來多大的幫助仍然是個未知數。
打一針強心針固然是好,但如果對一加的投入不能給OPPO帶來長期的價值,結局注定沒有幸福可言。
參考資料:
慢放《一加“紅米”化,小米要難受了》
新摘商業評論《回不去的一加》
時代周報《李杰執掌一加 800 天:不玩機海戰術,只想“卷”產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