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又漲價了,快樂肥宅水還能快樂嗎?自1979年重返中國市場后的四十多年來,可口可樂的產品售價一直非常穩定,而在今年卻兩度傳出漲價傳聞。
【資料圖】
最近一次是在7月底,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可口可樂總裁兼首席財務官John Murphy在財報電話會上宣布,在需求韌性較強的背景之下,公司將在今年下半年根據當地市場的通貨膨脹率繼續調高產品價格。有分析稱是因為蘇丹武裝沖突導致阿拉伯膠供應緊張,另外一個原因則是糖價持續走高。
■廖木興/圖
半年內兩度漲價風波
從有據可查的資料可以看出,自1979年重返中國市場后的四十多年來,可口可樂的產品售價一直非常穩定。根據國盛證券的報告,1990至2019年,可口可樂的產品單價的復合增速為0.42%,遠遠低于CPI與物價的漲幅。
但在今年5月和7月,兩度傳出可口可樂漲價的消息,引起了大眾和媒體的強烈關注。
今年5月,有媒體發現,可口可樂在便利店、商超等終端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上漲。此次提價是可口可樂邁入3.5元時代后的又一次漲價,此次漲幅達2.9%-11.4%。
隨后在7月27日,據國內媒體援引英國《金融時報》消息,可口可樂總裁兼首席財務官John Murphy在財報電話會上宣布,在需求韌性較強的背景之下,公司將在今年下半年根據當地市場的通貨膨脹率繼續調高產品價格。
如此頻繁地調高產品價格,對于以往價格相對穩定的可口可樂而言可謂少見,因此也受到了眾多媒體的關注。
可口可樂漲價不僅僅在中國,日本可口可樂裝瓶公司7月初也宣布,將從10月1日起上調PET大包裝產品的價格,涉及27種商品,漲價幅度為5%至16%,如1.5L裝的可口可樂將上漲30日元(約合人民幣1.5元)。該公司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原料和能源成本上漲。
可口可樂在中國市場最近一次大面積漲價是在2021年11月,根據當時流出的調價信息,自2021年11月1日起,500毫升可口可樂在中國區的建議零售價由3元漲至3.5元,上漲0.5元。與此同時,2021年,可口可樂的首席執行官James Quincey還表示,可口可樂將提高飲料價格,以應對大宗商品成本上漲的影響,打算對包裝尺寸進行調整,真正為消費者優化價格點。
記者走訪廣州部分超市和便利店發現,塑料瓶裝500毫升可口可樂在3元-3.5元之間,店員表示暫未接到漲價通知。
有數據顯示,在全球范圍內,可口可樂產品去年平均售價上漲11%,然而不包括定價和匯率變化影響的單位箱銷量本季度持平。
提高價格以應對成本上漲
實際上,在過去兩年,可口可樂一直在提高飲料價格以應對成本上漲。
可口可樂發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財務業績顯示,可口可樂第二季度營收約120億美元,同比增長6%;凈利潤約為25.5美元,同比增長33.5%。超出分析師預期,原因是價格上漲抵消了單位箱銷量持平的影響。
因為漲價業績超出預期,可口可樂公司管理層還提高了可口可樂2023年業績指引。預計2023年全年有機營收增速為8%至9%區間,高于此前預計的7%至8%區間。
值得關注的是,早在2021年4月,可口可樂CEO就表示,該公司將提高飲料價格,以應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彼時這一消息還登上了微博熱搜,同樣引起廣泛關注。進入2022年,可口可樂的價格也從3元逐步提升到3.5元左右。
可口可樂的營收增速與提價密不可分。可口可樂2022年財報顯示,其2022財年總銷量實際增長只有5%,但營收增速達到了11%。這其中,“漲價策略”功不可沒。財報中提到的“價格/組合增長”顯示,2022年全球可口可樂的價格增長了約11%。
有意思的是,可口可樂2022年第二財季內生性收入增長了16%,平均價格上漲了12%。彼時富途證券發布研報稱,漲價驅動可口可樂二季度營收保持韌性,碳酸飲料增速反超新興軟飲品類,二季度有機銷售額增長16%,高于預期的8.2%,由銷量和價格共同驅動,其中濃縮液銷量推動了4%,產品價格及組合推動了12%。
針對5月的漲價傳聞,媒體猜測與蘇丹局勢相關。根據央視財經報道,今年蘇丹武裝沖突持續讓全球的碳酸飲料制造商感到無比焦慮。因為蘇丹出口的阿拉伯膠是制作碳酸飲料的關鍵材料,如果阿拉伯膠出口中斷,全球主要碳酸飲料生產商可能在幾個月內就會面臨斷供危險。全球阿拉伯膠年產量約12萬噸,價值11億美元,而蘇丹的阿拉伯膠占全球產量的七成,幾乎無可替代。
據了解,阿拉伯膠是碳酸飲料中維持氣泡的關鍵成分。作為碳酸飲料乳化香精中的一部分,阿拉伯膠可降低液體張力,使二氧化碳能夠更好地儲存在飲料中。“對這些碳酸飲料公司來說,沒有阿拉伯膠他們就沒辦法生存。”有業內人士表示。
此外,持續走高的糖價也是飲料生產商面臨的一大壓力。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白糖期價漲超20%,每噸價格漲約1500元。有機構分析指出,由于今年有大約660萬噸的食糖供需缺口,同時進口利潤倒掛嚴重,糖價基本面上漲邏輯仍未見實質性改變。
碳酸飲料銷量下降
國產汽水內卷營銷
可口可樂提價影響你們喝可樂嗎?某科技類博主針對此問題發起了一項調查,其中有4932人表示“有影響,會少喝”;2632人表示“不影響,照舊”,前者占比超六成。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款著名的汽水,如哈爾濱的大白梨、沈陽的八王寺,天津的山海關和北京的北冰洋,西安的冰峰和洛陽的海碧,成都的峨眉雪和重慶的天府可樂,山東的嶗山可樂和上海的正廣和,廣州的亞洲沙示等等,這也是不少70后、80后的童年回憶。隨著市場的發展,有些品牌一度被邊緣化,甚至消失,直到2010年前后,這些品牌再度回歸市場,與外資品牌形成競爭局面。
據零售平臺美團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山海關、八王寺、二廠汽水、北冰洋、亞洲汽水、嶗山汽水、天府可樂、正廣和國產八大汽水的即時零售銷量同比增長了41%,其中,冰峰增長了63%,亞洲汽水增長了67%,北冰洋增長了45%,嶗山汽水增長了51%。
但是,外資品牌的市場地位依然無法撼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碳酸飲料行業現狀分析》顯示,2021年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占據國內碳酸飲料近九成市場,其中可口可樂一家市場份額就達到53.4%,百事可樂市場份額為32.2%。
即使如此,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層出不窮的替代品,“兩樂”的市場占有率也在不斷被稀釋。
據Euromonitor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碳酸飲料在軟飲料行業中市場份額從曾經的前三下滑至第四位,占比為14.94%。
另外,2013-2019年,中國碳酸飲料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65%;2014-2018年,全國碳酸飲料銷量從1810萬噸下降至1744萬噸。
如被視為可口可樂競爭對手的元氣森林,打著“0糖、0脂肪、0卡路里”的旗號,俘獲了一批消費者。
為提高市場占有率,國產汽水正不斷在產品創新和品牌營銷上下功夫。今年暑期,北冰洋將快閃店開進王府井大街,除了傳統玻璃瓶裝的橘子汽水,北冰洋已推出易拉罐、塑料瓶等包裝,且汽水產品已有十余種。
但實際上,目前市場低于5元的飲料已經很少了,這給可口可樂漲價提供了空間,而國產品牌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采寫:新快報記者 陳福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