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21日,上海出版年刊系列第三本《上海出版年刊(2022)》在上海書展首發,電子版同步在上海出版信息庫更新。
2021年起,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與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合作,每年出版一本反映上海出版行業現狀的“上海出版年刊”,記錄一年間上海出版、印刷、發行、活動和獲獎情況等行業發展軌跡,使出版行業中的細節和數據可以在較近的時間范圍里得到查證和存留,成為逐年累積的資源,配以上海出版信息庫,讓這些信息能被便捷使用,發揮其史料價值和社會價值。
《上海出版年刊(2022)》設大事記、年度報告、專稿、新店圖冊、論點選刊、行業視點、推薦書單、年度主要獲獎情況一覽、人物等章節。“上海出版年刊”系列執行主編,上海市書刊發行行業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汪耀華介紹,每年編纂“上海出版年刊”系列的過程中,編輯部順應實際需求做出調整,力求每年有所進步,《上海出版年刊(2021)》首次增加高校出版編輯專業年度工作總結和“上海閱評”部分;《上海出版年刊(2022)》加入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實施整體搬遷的記錄。
孤立的數據一旦用時間的長河連綴,其研究分析價值呈幾何級數增加。三年來,“上海出版年刊”系列逐漸為出版研究機構關注和收藏,成為蘊含豐富、可信可用的文化信息庫。首發式上,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出版與文化系系主任鄧香蓮對年刊中收錄的2021年度《上海市新聞出版產業報告》做了深度解讀:近三年來,受種種因素影響,上海市的圖書整體營收大幅下降后反轉上揚;上海的數字出版業務持續增長,經過大幅上漲后,漲幅放緩;上海出版業由融合出版向融媒體產品轉向和發展。2021年上海出版新人獎獲得者、上海交大出版社總編助理兼人文社科分社常務副社長崔霞介紹了自己從理工背景跨界人文社科,從負責稿件編纂、流程管理、作者組織,逐步進入選題方向策劃布局和團隊帶頭人角色,將東京審判系列出版做精做深的過程。
本文作者:施晨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