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人常說,對項目來說100戶房子如約交付99戶已做到99%;但是對每位業主來說,房子就是這一戶,不滿意就等于0。所以建設過程中每一天、每一個環節,都是最重要的。今年五一期間,南海桂城碧桂園永勝舊村居改造項目的何健明幾乎沒有休息,跑去項目7號地的玻璃欄桿供應廠“蹲”了兩天。在隔壁的5號地,馬駿豪和同事們也在加班加點忙乎著,根據項目新確定的效果圖倒排裝修和土建的方案。
2022年,碧桂園累計交付近70萬套房屋,交付量高居行業榜首。2023年,匠心持續接力,1-5月份碧桂園在佛山已交付6591套,其中1615套實現提前交付。
(資料圖)
一套“房子”裝載的是一個“家”,從鋼筋水泥到美好生活,行業平均周期約三年。這一千個日夜里,有無數位像何健明和馬駿豪這樣的人,默默無聞、風雨兼程。
碧桂園永勝舊村居改造項目航拍
三年,“一家人”
“像呵護孩子一樣監管項目”
在佛山南海千燈湖中軸,南海萬達廣場隔壁,碧桂園永勝村項目現場正如火如荼建設中。
2022年的一天夜晚,適逢項目工程重要節點,何健明回到辦公室時發現所有人都在加班,這一刻讓他十分觸動。“在當時并不太好的市場行情環境下,還能夠看到這么多人為了共同目標而努力工作,讓我很感動。”
作為從業多年的“老建筑人”,永勝村項目對何健明和同事們來說意義非凡。
項目被坊間稱為“佛山舊改整村第一村”,項目實施過程中實現了多個佛山“第一”,是千燈湖金融高新區中軸城市形象和人居環境改造的代表作。為此,項目還邀請村民做自己項目的“監理”,由村民選出來的“監理”經過專業培訓,他們會監督房屋質量安全,也會經常和項目的專業監理一起到工地檢查情況。
永勝村項目邀請村民做自己項目的“監理”
永勝舊村居改造項目負責人吳培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團隊的心愿是“讓村民早日實現全新的美好人居夢!”
回顧項目建設過程中,無論是暴風雨中的危機處理,還是重要節點的加班加點,對何健明和同事們來說都習以為常。反而他感觸最深的是,不論工人、總包、經理還是項目部的人,都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奮斗。“大家共同努力、奮斗著,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我們是一家人。”
在這“一家人”的眼中,一個住宅項目從破土動工到交付給業主,就像是“養大一個孩子”,并“嫁了出去”。
這個“養育”的過程并不容易。
室外的環境常常面臨著暴雨和驕陽的考驗,在永勝村項目機電主管陳文彬因為過度勞累而倒在工作崗位上,但躺在病床上的陳文彬還惦記和監督著項目室外排水和樓層鋪裝等環節工作,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和后續填土作業的質量。
無獨有偶,從2019年到2023年三年時間建設,到今年四月底提前完成交付任務,位于順德容桂的碧桂園鳳凰灣鳳儀苑六期項目的提前完工離不開項目負責人在內的整個團隊的努力。項目經理張文權和核心團隊每天晚上都會加班到十點左右,甚至最后一天晚上都持續工作到凌晨一點左右。團隊里的所有人員都在都全力以赴,為了第二天的交付而奮斗。
碧桂園鳳凰灣鳳儀苑
在五月初收樓期間,張文權在現場看到業主歡歡喜喜收樓時,內心不舍卻又充滿喜悅之情,“項目經歷了三年多的打造,交付這天就像看著自己培育的孩子出嫁一樣。”從一個項目破土動工到交付給業主家人手中,這個周期短則兩年半,長則三四年或再長一些。先后“嫁出”了精心“養育”的鳳怡苑一至四期項目后,張文權又奔赴高明新的項目建設現場。
百次堅持
每個環節中的匠心堅守
這個過程,其實非常漫長,甚至有些枯燥。
比如安裝螺絲、瓷磚鋪裝以及各類工程細節,似乎是小事且動輒長達上百次重復,但決定著業主未來生活居住舒適度,每一個“不起眼”,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工藝工序就是一次次的重復。像貼瓷磚,碧桂園精裝鋪貼標準有:墻磚平整度<2mm、墻磚垂直度<2mm、墻磚高度差<0.5mm等等,工藝要滿足以上要求,必須從源頭做起,最好就是層層落地驗收:監理旁站、班組自檢、施工單位自檢、監理驗收、項目驗收。唯有保持以終為始,每戶每層的堅守才有最終的工藝落地。”何健明告訴筆者,對于某項繁瑣的工藝來說,讓每人每天都保持一致的高質量完成并非易事。要確保每套產品都具有相同的質量水平,這對于工人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對于工程來說,只要達到90%的優秀水平就足夠了,但從項目管理者以及業主的角度來看,要求的是100%的完美。”
要在百次堅持和每個環節中做到匠心堅守,需要建筑工程“大家庭”目標一致的信念。何健明感言,“具備這種堅定的意志力,才能夠讓工程項目做得更好。團隊中的匠心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確保項目的成功交付。”
陳文彬在電房設備調試
碧桂園永勝村項目和鳳怡苑一至四期不是個案,而是烈日下、暴雨中,寒冬或酷暑又或天氣晴好而平凡一天中,建筑工程人員工作的常態。
除了向“100%”的目標不斷邁進,每個環節的匠心堅守與細節打磨,還是行業高質量發展和創新變革所必備的“真功夫”。
今年6月,佛山商品房交付新規正式實施,方案提出鼓勵推廣“交房即發證”?為購房人辦事提供便利。在此之前,位于南海里水的碧桂園·云樾金沙就通過重重考驗,被選為區域試點。
為了實現“交房即交證”,項目工程團隊需要竣備提前半個月完成。工期比以前縮短了,質量必須得過硬,這對開發商的工程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碧桂園推出“強基行動”,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從選材、建造、驗收的每個環節都保證對品質的把控,
包括引入獨立第三方加強工程監理,為提前交房打下堅實基礎。
擁抱“新周期”
科技賦能美好生活
在“一千個日夜”的交付周期中,除了“匠心”,還有一個關鍵詞是“科技”。
如今,每天忙碌在建筑施工現場的,除了不同工序的建筑工程人,還有他們的小助手和“新工友”——建筑機器人。
比如智能隨動式布料機,用于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環節。通過算法,機器人兩個臂節協同運動,可以實現自動澆筑混凝土。“新工友”承擔的工序是建筑施工中條件最惡劣、工作最辛苦的。
還有爬升式外墻噴涂機器人,這款機器人不僅可以在高空中實現自由攀爬、自動控制涂料流速,還可以進行風速監測,遇到故障或強風時能及時安全地降落到地面。這樣的機器人不僅減少了噴漆材料污染對人體的傷害,而且降低了人員高空作業的風險。
這兩個“新工友”是科技賦能美好生活的縮影,在建筑工地上,這樣的“助手”越來越多。
這源于行業邁向發展新周期,也對建筑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住建部提出,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科技賦能,要加強科技引領,把科技創新擺在各項工作突出位置,持續鞏固提升世界領先技術,集中攻關突破“卡脖子”技術,大力推廣應用新材料、新工法、新產品,把產品質量、科技含量提上去,以努力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的房子為目標,為全社會提供高品質的建筑產品。
碧桂園永勝村項目采用穿插施工
在匠心與科技的交匯和融合中,碧桂園的建筑項目還創新了BIM建筑體系。
馬駿豪舉了個例子,一般工序,一幢樓房第18層樓層的封頂工作結束后,才從底層開始精裝修施工。而采用穿插施工,18層樓層進行結構施工的同時,1-10層的精裝修就已經在施工了。
提質更增效。以碧桂園SSGF體系的穿插模型為例,按照5天/層的標準層施工節奏,安排主體結構、土建移交裝修、濕作業、外立面工程穿插施工,主體封頂后180天達到裝修交付條件,在保障單工序工期的同時,整體建造周期縮短6-8個月。
從鋼筋水泥到美好生活
一千個日夜風月兼程,每一戶美好生活的如約交付。這個過程不長也不短,有業主收樓后滿滿贊譽,也有家人提出更高期待和要求。從99%到100%,是業主期待美好生活、建設人看著“孩子長大”,相向而行期待和追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