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500余條狗狗,未來將何去何從? 天天時快訊

2023-06-28 08:06:40 來源:潮新聞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金夕寧

在杭州蕭山南片有著一片已近荒廢的公園,這幾天的雨讓道路顯得有些泥濘,路邊散落著各種各樣的石像生。


(資料圖)

飛馳而過的動車,總會驚起幾聲狗吠。循著聲,很快就能看到一片簡易板房,離得越近、狗吠聲越響。

這片看著有數畝地的簡易板房,就是錢鳳英的流浪狗基地。

因為收留殘疾、生病、迷路等各種原因被原主人丟棄的狗狗,錢鳳英早已被當地人熟知,也曾多次被潮新聞、《錢江晚報》報道。

養育流浪狗并不易,錢阿姨堅持了30年,她的基地也成為了這些流浪小生命“重生的新家”。

“面臨搬遷、資金告急、狗糧告急……錢阿姨的流浪狗基地500余條狗狗即將面臨生存困難,急需好心人的幫助。”

但是,最近當地社交媒體上的一條求助信息,卻讓關注錢鳳英和她的流浪狗基地的人,心里一揪。

基地現在的情況如何?又面臨著怎么樣的困難?潮新聞“民聲視野”工作室進行了實地走訪。

1

還沒走進基地,就能聞到一股濃郁的狗味。

作為陌生人,潮新聞記者一行闖入了這片“世外桃源”,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基地的狗狗們紛紛涌到狗欄邊,吠叫起來。

“你們是干嘛的?”顯得有些消瘦的錢鳳英,看到記者,很是嚴肅地的問道。

當了解到記者來意之后,原來的嚴肅瞬間消失不見,換成了老太太常有的慈祥和笑意。

“怕是來丟狗的。”今年是67歲的錢鳳英收養流浪狗的第29個年頭,在基地目前還有各種狗狗500余條,“其實早就打算不收養了,但是總有人把狗丟在這里,我不忍心。”

泰迪、阿拉斯加、柴犬、土狗……基地里按照不同的品種,狗狗們被安置在各式各樣的狗欄中,有的是十幾條狗狗共享的“大通鋪”,有的是獨享“單間”,“不同的狗要分開住的,要不然打起架來,要被咬死的。”這是錢鳳英多年來攢下的養狗經驗,“我現在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這狗是因為什么原因被遺棄。”

基地的正中有著幾間簡易板房,其中一處被用作了倉庫,堆放著十數包狗糧。“這些都是愛心人士捐贈了,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錢鳳英介紹,一包狗糧40斤,一天要吃掉8包,此外一天還要吃掉三四十斤的米飯,“有些上了年紀的狗,嚼不動狗糧,要拌些飯,也利于吸收。”

狗糧邊上,還有一些舊衣服,和增強免疫力的藥物,“舊衣服主要是冬天用的,給狗狗們保暖用的。都是捐獻的。”

雖然有著幾百條狗,但整個基地顯得很有序,也很整潔。

2

“主要是沒有收入。”說起困難,錢鳳英先給記者算了比賬。

狗糧批發價165元/包,一天8包就是1320元,一年就將近50萬元。“以前,這些小家伙的伙食費是我開旅館、茶館掙出來的,所有掙來的錢都貼進去了。”

隨著年紀變大,錢鳳英有些干不動了,基地的開支也逐漸有些捉襟見肘,“只能找親戚借了點,后面村子里拆遷,我沒要房子要了錢,有個130多萬。”對于這個事,錢鳳英也曾和女兒爭論過,但最終女兒還是沒有扭過她。

幸運的是,在經過媒體報道以及互聯網發酵,有不少愛心人士聽聞后,自發捐狗糧,有人甚至捐了3噸、5噸,極大的緩解了基地的經濟壓力。

當下,最大的開銷還是給狗狗們看病。“一次花了幾千塊,貴是貴的,但是我都要送過去治病。一年二三十萬的治療費,要的。”

為了照顧狗狗,錢鳳英還請了幫工,“打掃衛生,分發狗糧,看病……都需要人。”

養狗巨大的開銷,錢阿姨只能在自己身上節省一些。

一張簡單的木質板床、看起來用了很多年的被褥,在狗欄中,記者也看到了錢鳳英自己的床鋪。

明明有幾間簡易板房,為什么選擇住在這里?錢鳳英笑笑說,方便照料。

3

“錢阿姨收留這么多狗,我真的佩服她。”

貴州人袁大姐是基地的幫工,她的工作是從早上6點干到中午11點,負責清掃狗舍,“把底板抽出來,上面的污穢洗干凈,再放進去。”基地狗多,單單抽取地板清洗的工作,就會花費3個多小時。

“我是被老鄉介紹的,第一次來到基地時,被嚇了一跳,特別是狗狗很多,也會擔心會不會被咬。”已經57歲的袁大姐,考慮到年紀大并不好找工作,最后仍決定在流浪狗基地干活。

時間長了,袁大姐也習慣了這里的生活,“小狗都比較乖的,最初不熟悉會叫。我來的時間長了,它們認識你了,還沖你擺尾巴。”

平常,流浪狗基地很安靜,狗狗叫聲并不響,只有陌生人造訪,才會引起狗狗恐慌吠叫。

“晚上6點以后,大家都回家了,只有錢阿姨一個人在守著基地。”袁大姐說,每天錢鳳英就只睡兩三個小時,要是凌晨兩三點有狗狗打架了,她還會起床去拉架,“狗狗要是生病了,晚上錢阿姨就躺在地上挨著它睡。經常會像照顧小孩子一樣,天冷給狗狗蓋衣服,天熱給它們吹風扇。”

回憶起和錢鳳英相處的日常相處,一幕幕小細節總會戳中袁大姐的淚點。

“真的是因為心太善良了,吃了好多苦。”袁大姐嘆氣,錢鳳英家條件本來挺好的,又是本地人,若是不養這么多流浪狗,日子該多好過呀。

對于袁大姐的話,錢鳳英就笑笑。

每天操持著基地的事,錢鳳英連過年去女兒家吃飯,都找不著家門在哪。

要說苦,肯定有的,錢鳳英打趣道,“村里人常說以前我是幾個姐妹中最享福的,現在卻是最吃苦的。”

不過,當聽到外孫女說“自己的外婆在干一件很偉大的事情”的時候,錢鳳英覺得這么多年的付出很值得。

4

說起為什么要收留流浪狗,不得不提“飛飛”。

“飛飛是我收留的第一只流浪狗。”錢鳳英回憶起29年前的事,飛飛的原主人是當時租住在她家隔壁的一位女生,后面離開了后把飛飛留下了,“原主人走了,房東又不要,我就說我來養好了。”

結果一來二去,收養流浪狗的名聲就傳開了,遠近幾個村的人都把流浪狗送到了她這里,“不忍心讓它們流落街頭,我就都收了。”不到一年家里就有60多只狗。

原先狗狗都養在自己農居房的一樓,但是太吵和愛人吵了幾架后,錢鳳英就開始物色新的地方。

“去過紹興,騎自行車過去得一個多小時,路上還有個大坡,一到下雨天就騎不上去。”輾轉多地,最終來到了現在的基地。

在錢鳳英的眼里,所有的狗狗都是她的子女,她是它們的“媽媽”。

近30年間,基地收留了一兩千只狗,錢鳳英給每只狗狗都取了名字。

“這只叫八月,因為是八月份撿回來的。”

“這只叫寶寶,前腿因為事故沒了,下顎也有問題,平常要吃流食的。”

……對于每只狗狗的情況,錢鳳英了如指掌。

當錢鳳英靠近小狗的時候,它們也會很溫順的“貼貼”,對于她的指令也是“言出必從”。

在基地倉庫的一個角落里,記者還看到掛著幾個袋子,是逝去狗狗的骨灰,每個上面都有名字,“因為要拆遷了,我打算等新址找到了,再安葬它們。”

拆遷,又是基地面臨的一個困難。

“五年前就說這片要拆了,水電也斷了。”為了保證基地的正常運行,錢鳳英又花了一大筆錢從其他地方接了水電。

這幾年,無論是屬地街道、社區還是區里的有關部門,都曾經上門洽談,但是500余條狗的體量,讓大家很為難。

歲月無情,錢鳳英的身體也是不如往前,“今年上半年差點沒堅持住,躺了好幾個星期。”

錢鳳英很擔心,如果自己不在了,這500多只流浪狗該何去何從?它們的又會重歸顛沛流離嗎?

說著說著,錢鳳英的雙眸瞬間變得通紅,身體也有些佝僂。

“我也在找地,但是難啊。”錢鳳英說,希望有關部門能出出主意、幫幫忙,早日安頓這些小生靈們,“當然,只要我還在一天,就會好好照拂它們,不讓它們受苦。”

潮新聞還將持續關注。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