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樂河村衛生室孫醫生使用“智醫助理”看診。 安徽省衛健委供圖
(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合肥6月26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6日從安徽省衛健委獲悉,今年以來,為解決“不同的醫院需要辦理不同的就診卡,不能一卡通用”的堵點問題,該委積極推行電子健康碼,讓民眾就醫“一碼通行”。
目前安徽12家省屬三甲醫院以及合肥、滁州等市公立醫院已實現電子健康碼應用,實現網上(門診)掛號、報到就診、繳費取藥、檢查檢驗、打印報告、影像調閱等就醫全流程“一碼通行”。累計發碼3100萬人,用碼2.7億人次。
近年來,安徽圍繞信息便民惠民推出一系列舉措,“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全面提升便民服務質量,更好地發揮了“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作用。
看病就醫“一碼通行”
為提升老百姓就醫體驗,合肥積極探索“互聯網+醫療”,依托電子健康碼整合各類院內就診卡,實現合肥全市醫療衛生機構“一碼通用”。
相比以前的實體卡,電子健康卡具有一次性注冊,終身使用,跨區域、跨機構通用的特點,可實現全生命周期醫療健康服務記錄。目前,合肥電子健康卡建設范圍含合肥市衛健委、4縣1市衛健委;市一院、市濱湖醫院等9家市屬醫院等、8家縣醫院和縣中醫院、100余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覆蓋全市963萬常住人口,實現全市醫療健康服務的“一盤棋”。
截至2023年5月24日,合肥電子健康卡申領552.4萬張,使用人次1.1億次,通過電子健康卡進行的結算金額達到28.6億元。
影像數據“一端可查”
在全域一盤棋下,滁州積極響應支持、全速推進,在安徽全省率先實現公立醫療機構100%聯通,實現通過醫生工作站一鍵調閱患者在全省內歷史影像檢查報告和相關影像,極大方便群眾在省內不同醫療機構間就診,減少了不必要重復檢查,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近年來,安徽大力推進數字影像服務,在全省影像數據互聯互通互認方面不斷發力,在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合理醫療檢查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基本實現全省醫療機構醫學影像互聯互通讓一張檢查單從“單家可見”到“全省互通互認”。截至目前,全省91%公立醫療機構已實現數字影像互聯互通。
看診問診“一查便知”
在安徽六安霍山縣,56歲的范大姐切實感受到“互聯網+醫療健康”的便民惠民性。因腹痛伴惡心嘔吐,她前往該縣與兒街鎮雙樂河村衛生室就診。接診醫生按照診斷規范,將患者的癥狀等信息記錄進電腦系統中。接診醫生按系統提示進一步問診,結合其身體狀況,建議她到與兒街醫院檢查。最終臨床診斷膽囊結石并得到及時治療。
讓范大姐得到及時治療、避免錯診漏診的這位“智醫助理”并不簡單,它是全國唯一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人工智能系統,是一款實現病歷規范質控、輔助診斷、合理用藥、醫學知識學習等功能的全科醫生臨床決策支持系統。
為著力破解基層醫療機構人力資源短缺、技術水平有限等“短板”,優化基層診療行為監管,促進高質量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建設,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更多優質醫療服務,2018年起,安徽在全國率先推廣應用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現已實現全省104個區縣全覆蓋和常態化應用,服務3.7萬名基層醫生,日均提供輔助診斷30萬次,提供輔助診斷超5.5億次,提供AI醫學檢索73萬余次,合理用藥質檢處方達1.7億余份,基層醫生電子病歷書寫規范率提升至97%以上,為基層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安全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保障用藥安全,讓群眾更有“醫”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