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生活 >

環球今熱點:湖南科技學院文法學院:開展師范專業認證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023-06-26 16:53:00 來源:紅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紅網時刻新聞6月26日訊(通訊員 肖獻軍 張健)近年來,湖南科技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通過推進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認證,全面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了一定的辦學優勢和特色。專業所依托的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被確定為湖南省應用特色學科、湖南省學術型碩士建設點。專業所在的文法學院被省委教育工委立項為湖南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2022年漢語言文學專業高水平通過教育部師范專業認證。

“培根鑄魂”育師德

圍繞培養師范生的踐行師德能力,學院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強化思想價值引領。圍繞“鑄魂、立德、修身、治學、做人”諸方面,加強對師范生的師德教育,引導學生厚植教育情懷。組織開展紅色經典閱讀、紅色詩詞吟誦等主題教育,培養師范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學生對教育工作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學院挖掘李達、蔣先云、陶鑄、陳樹湘等永州本土紅色文化資源,把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育人,讓本土紅色文化走向專業課堂,實現了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2019年6月,學院被省教育工委確定為湖南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自立項以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育人導向,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工程,圍繞十大育人工程構建一體化育人體系,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通過以上措施引導學生傳承師道精神,涵養人文素養,厚植教育情懷,促進了師范生高尚師德的養成。

“瀟湘文化”拓素養

學院依托永州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建有湖南省舜文化研究、濂溪學研究、南嶺走廊與瀟湘文化研究等省級科研基地和育人平臺。在此基礎上,學院積極挖掘整理永州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圍繞舜文化、柳文化、女書文化、湘南方言、摩崖石刻等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產出眾多高質量文化教學成果,有力支撐學院教育教學體系。推進地方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開設《舜文化專題》《柳文化專題》《理學專題》等專題選修課程。組織學生每年參加祭柳活動,由學生朗誦柳子詩文,組織到學校附近的柳子廟、“永州八記”所描寫的“小石潭”“鈷鉧潭”“西山”等地開展文化考察和文學采風活動。學院七兮漢服社每年舉辦祭拜孔子、宣講傳統文化等活動,接受傳統文化熏陶。專任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田野調查,挖掘整理地方文化文獻資料,讓學生在參與科研中得到了地方傳統優秀文化的熏陶,同時培育了學術精神和科研能力。通過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涵養學生綜合素養和教育情懷,引領師范生健康成長成才,彰顯本專業辦學優勢和特色。

“第二課堂”強技能

緊緊圍繞漢語言文學專業核心能力,學院突出“聽說讀寫教”,建立專業能力過關制,成立“創意寫作坊”“經典讀書會”“卓越教師班”,組織寫作大賽、閱讀征文、詩詞朗誦、演講辯論等,積極引導西山文學社等社團,開展多元化第二課堂活動。狠抓“三字一話”師范生基本功訓練。積極鼓勵學生申報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發展能力。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湖南省大學生寫作大賽、師范生技能大賽等賽事中獲獎項20余項,在校學生出版長篇小說5部、散文集1部。漢語言文學專業暑期“三下鄉”團隊聯合東安縣中田學校舉辦“大山里的詩歌會”,該團隊2022年被團中央評為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重點團隊(2022)。西山文學社被評為全國100佳學生社團,從這里成長起來的校友作家數以百計。截至到2022年,有19人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有75人加入省級作家協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