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理財 >

全球熱議:慶歷和議的結果和影響 慶歷和議內容

2023-06-23 18:27:01 來源:城市網

1、慶歷和議:即公元1044年的“宋夏和議”。

2、西夏元昊向北宋稱臣,但北宋每年給西夏歲幣絹13萬匹、5萬兩銀和2萬斤茶葉,北宋付出歲幣成為“君”,保一方“國泰民安”。

3、北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至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間,西夏連續對宋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戰事(即:延州之戰、好水川之戰和定川寨之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三戰皆以宋朝失敗而告終。

5、西夏雖屢勝,但擄掠所獲財物與先前依照和約及通過榷場貿易所得物資相比,實在是得不償失。

6、由于連年征戰,人力、物力、財力損失慘重,致使出現嚴重經濟危機,西夏“財用不給”,嚴重地阻滯了西夏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7、此外,由于民間貿易中斷,使得西夏百姓“飲無茶,衣昂貴”,怨聲載道。

8、加上西夏與遼之間又出現了嫌隙。

9、所以西夏愿意同北宋議和。

10、宋仁宗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宋朝與西夏最后達成協議。

11、和約規定:夏取消帝號,宋冊封其為夏國主,賜金涂銀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國主印”,許自置官屬,名義上向宋稱臣,奉正朔;宋夏戰爭中雙方所擄掠的將校、士兵、民戶不再歸還對方;從此以后,如雙方邊境之民逃往對方領土,都不能派兵追擊,雙方互相歸還逃人;宋夏戰爭中西夏所占領的宋朝領上栲栳、鐮刀、南安、承平等地和其他邊境蕃漢居住區全部從中間劃界;雙方在本國領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5萬兩(舊制,下同),絹13萬匹,茶2萬斤;另外,每年還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22000兩,絹23000匹,茶1萬斤。

12、慶歷和議達成后,元昊又多次派遣使者到宋朝,請求宋朝開放邊境地區的互市。

13、慶歷五年,宋朝政府決定在保安軍(今陜西志丹)和鎮戎軍(今寧夏固原)的安平皆設置兩處榷場,恢復了雙方貿易往來。

14、但是,元昊在國內仍稱帝如故,行使君權。

15、他為了撐持一方獨尊的皇帝地位,不愿在夏國民眾面前用客禮接待宋朝使節,暴露自己對宋朝的臣屬地位,對宋朝派來的使臣一律擋駕,把他們安頓在宥州(今陜西靖邊東),不讓他們到夏國都城興慶府。

相信通過慶歷和議內容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