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如果要給內蒙古選一個代表色
那一定是綠色
(資料圖)
綠是山的顏色
水的顏色
草的顏色
這抹綠
綿延2400多公里
從東“染”到西
是內蒙古最濃烈動人的色彩
在內蒙古
綠色不僅僅是一種顏色
更是一種理念一種使命
一種擔當
作為北方地區的“水塔”和“林網”
全國的“擋沙墻”和“碳匯庫”
內蒙古牢記囑托
在山水之間"揮毫潑墨"
于林田湖草沙中"作畫"
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綠色答卷”
近十年
內蒙古累計營造林1.22億畝
種草2.86億畝
年均防沙治沙1200萬畝以上
規模均居全國第一
綠水為青山而澈
綠地為藍天而闊
全區草原植被蓋度和森林覆蓋率
分別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
沙塵暴天數由每年4.9天減少到0.6天
環境就是民生
青山就是美麗
藍天也是幸福
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美景
在內蒙古大地徐徐鋪展
這背后是內蒙古
對綠色的執著追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
內蒙古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
全區五成多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明確在錫林郭勒草原等重要生態功能區
不再新上礦業開發和風電光伏項目
停止自然保護區內所有礦山企業開采勘探活動
加大體制改革
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
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為了這抹綠
草原上的牧民
嚴格遵循“草原輪休”時間表
認真執行“草畜比例”
十年間
內蒙古6.16億畝草原
通過草畜平衡得以合理利用
每年有4.04億畝草原
通過禁牧得以休養生息
140多萬戶農牧民從中受益
從政府牽頭到農牧民自覺
“生態綠”更加濃郁
為了這抹綠
伐木工人放下鋸斧
扛起鐵鍬
再植一片林海蔥蘢
2022年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
林下經濟實現產值4.6億元
形成了經濟林中草藥食用菌
林下養殖和野生資源采集五大產業
為了這抹綠
一代代治沙人
發揚“三北精神”
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
厚植“北疆綠”
增色“中國藍”
今天的內蒙古
不再是風沙迷眼
在沙漠深處
藍色光伏板“追隨”著太陽
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
立體光伏治沙模式
讓荒涼的沙漠披上“綠衣”
綠色
是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在生態文明建設全國“一盤棋”中
內蒙古落子無悔
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守護好這片碧綠這方蔚藍這份純凈
因綠而美
因綠而富
因綠而名
綠色是內蒙古的底色和價值所在
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
內蒙古向綠而行
在祖國北疆構筑起
萬里綠色長城
總策劃:王宇天
策劃:戴宏
監制:張敏趙靜蔣芳李中鋒
文案:包葒
海報制作:劉玉涵
編輯:段麗萍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