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馮遠征院長給我發來短信,今年北京人藝2023年應屆畢業生招聘,錄取的3名學生全部來自上戲表演系,他們是龔佳豪、郝賈沛釗、李紫瑞。”6月21日,上海戲劇學院2023屆畢業典禮上,上戲院長黃昌勇一席話引起全場熱烈掌聲。
21日,439位本科生、217位碩士生、18位博士生在上戲獲得學位。8位畢業生代表在典禮上發言,戲文系博士王璐瑤回到自己的家鄉河南任教。創意學院本科畢業生胡媛媛申請國家留學基金,即將赴劍橋大學深造。
黃昌勇引用魯迅1925年談過的青年與導師話題,“魯迅先生說,‘青年有醒著的,有睡著的,有昏著的,有躺著的,有玩著的,此外還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進的。要前進的青年們大抵想尋求一個導師。然而我敢說:他們將永遠尋不到。’他又說,‘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不如尋朋友,聯合起來,同向著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這話差不多是說在100年前,現在看來,仍然讓人思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華民族素來尊師重教,還有教學相長的優秀傳統,它的核心是強調師生的平等關系,肯定教與學相輔相成。”黃昌勇更愿意與學生做魯迅先生說的朋友,“成功的教育是培養大批超過老師的青年,學生敢于挑戰權威,敢于打破既定的結論,具有質疑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創新創造,這才是教育的未來。”
黃昌勇坦言,三年線上課程,對需要進行大量訓練教學的表演類專業,更是困難重重。起初,我們對同學的實習大戲和畢業大戲有些擔憂。可是,事實與預期相反,他們呈上了令人側目的高質量演出。戲曲導演專業畢業大戲、實驗滬劇《假如我是狀元郎》,開創畢業生給專業院團演員排戲的先例;導演系畢業大戲《培爾·金特》、表演系畢業大戲《德齡與慈禧》可圈可點;實習大戲也引人關注,《一個仲夏夜的夢》等在內容和形式創新進行了成功探索。學生們還在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國賽金獎,實現歷史性突破,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國賽銅獎、上海市賽金獎。
今年,上戲調查2013年到2017年五屆畢業生現狀,數據顯示,90%畢業生成為文化藝術類行業工作者,專業匹配度高,20%畢業生成為業界骨干,40%畢業生在上海就業,20%畢業生自主創業,這些指標都高于國內一類藝術院校的平均水平。
今年上戲畢業生繼續深造目標不僅在藝術類高校,更有國內綜合性大學中的頂尖高校,電影學院畢業生高怡婷考取北京大學,戲文系畢業生何寧欣考取清華大學,王佳儀考取復旦大學。戲曲學院畢業生王致賢被國家京劇院錄用。
“同學們可能會說,這只是畢業生中的幸運兒,可是我想說幸運從來都是降臨給有準備的人。一百年前,魯迅說,那時的青年有醒著的、睡著的、昏著的、躺著的、玩著的,但他也說有要前進的。只要我們保有‘要前進’的精氣神,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時刻,就是人生的精彩瞬間。”黃昌勇鼓勵畢業生們,新時代以來,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化產業蒸蒸日上,文旅天地廣闊無垠,大數據、元宇宙、人工智能都為文化藝術帶來無窮的發展空間。“放眼看世界,心中有乾坤。夢想有多大,這個時代提供的舞臺就有多寬廣。”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本文作者:諸葛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