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生活 >

蚊子一年殺死83萬人,為什么不讓它們滅絕?

2023-06-21 20:19:14 來源:互聯網

夏蚊兇猛。每至盛夏時節,氣溫驟升,那些嗡嗡的“吸血鬼”就扇著翅膀縈繞在人的身旁。

蚊蟲密度也有指數衡量。進入夏季,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會發布蚊蟲“蚊蟲叮咬指數”(Mosquito Biting Index,MBI),單位為“只/燈·小時”,指的是平均每小時每只誘蚊燈誘捕到的成年蚊子數量。

2023年6月21日,北京地區的“蚊蟲叮咬指數”平均為三級,蚊蟲密度為1.1-2.5只/燈·小時,叮咬風險中等。其中,順義和海淀區蚊蟲叮咬指數最高,為三級,密云、平谷、朝陽、門頭溝、豐臺、大興、房山和西城區為二級,其余地區為一級。這一預報是基于各區代表監測站歷史蚊蟲密度監測,以及當前及未來氣象條件綜合計算分析獲得,分五級預報當日蚊蟲密度。


(相關資料圖)

然而,蚊子的可怖遠不止嗜血和惱人的嗡嗡聲,它們是名副其實的殺手。

殺人的蚊子

《蚊子:終極捕食者的人類文明史》一書的作者、歷史學家蒂莫西·懷恩加德(Timothy Winegard),將蚊子對人的危害與歷史上一些戰爭和種族滅絕事件聯系起來。書中估計,人類歷史上被蚊子殺死的人數達520億,幾乎占到在地球上生存過的1080億人口的一半。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2016年10月在他的個人博客里,寫下了蚊子駭人聽聞的“殺人”記錄。綜合數據顯示,2015年,蚊子位居致命動物榜首,導致83萬人死亡;排在第二位的是人類自己,有58萬人死于“相互殘殺”。而看似兇殘的狼和鯊魚,每年殺死的人數分別只有10人和6人,不及蚊子的萬分之一……

圖文未完,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獲取完整內容

《烏克蘭歷史漫游》連載完畢,長按圖片可研習烏克蘭兩千年歷史。


特別聲明財新mini由財新傳媒出品。財新mini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新傳媒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歡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