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商務部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通知》,明確通過2年時間加快形成更為暢通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5月27日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商務部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按照“強節點、建鏈條、優網絡”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覆蓋城鄉的農產品市場網絡已經基本形成。2020年,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穩步發展,已覆蓋約40%的地級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便利居民消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對于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升級改造,商務部亦有考量。高峰表示,為進一步提高中國農產品流通體系的效率,保障農產品供應的安全穩定,針對當前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流通鏈條協同效率不高、公益性保障能力不強等堵點難點問題,商務部出臺了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系列政策舉措,其中公益性批發市場改造提升是重要一環,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加強交易設施建設,改善經營環境。支持市場改造交易區、內部道路、冷藏倉儲等公共設施,滿足果蔬肉蛋奶等產品分區、分類經營要求,促進人車分流,優化市場秩序。支持批發零售兼營的市場單獨設立零售區,防止人員聚集。完善通風、排水、垃圾處理等設施,杜絕臟亂差現象。
二是加強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提升管理水平。支持市場配備智能化設備設施,實施電子結算,加強買賣雙方經營和交易信息數字化建設,促進人、車、貨可視化、數字化管理。同時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切實保障各利益攸關方的合法權益。
三是加強交易專區建設,提升產銷對接服務能力。支持市場面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進一步做大做實農產品銷售專區、專檔,幫助重點地區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
高峰強調,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要與當地政府簽訂協議,確保應急保供、穩定價格、安全環保等公益性責任落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