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8年上海金融法院成立之后,國內第二家審理金融案件的專門法院——北京金融法院于202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
這家聽起來“高大上”的專門法院是干什么的?長啥樣?又有哪些亮點?
《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新成立的北京金融法院專門管轄北京市應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金融民商事案件和涉金融行政案件。其中,對“一行兩會一局”等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以及其他國務院組成部門和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因履行金融監管職責作出的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第一審涉金融行政案件也由該院受理。
體現區域功能和特點
為保護中小企業探索新路
“北京金融法院設立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將上海金融法院的模式及經驗在北京進行復制推廣。”漢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權威對《金融時報》記者稱。
如權威所言,強調區域優勢和特色,正是北京金融法院需要探索的重要路徑之一,也是各界對其高度重視的原因之一。
他表示,在受案類型上,北京金融法院明確將“境內投資者發生境外的證券交易活動涉及的糾紛”“新三板精選層掛牌糾紛”等納入管轄范圍,在受案類型上與上海金融法院形成了區分和互補。而記者了解到,2019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科創板相關意見,明確將科創板上市企業的證券發行糾紛、證券上市合同糾紛、證券欺詐責任糾紛等一審民商事案件,由上海金融法院試點集中管轄。
這一差異體現了區域特點,同時也意味著北京金融法院將在這方面開展新探索。新三板誕生于北京,主要服務于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有利于統一司法裁判尺度,公正高效審理相關案件。
目前,盡管北京金融法院剛剛起步,但是從窗口設置等也能看到北京金融法院承載的特殊使命。記者了解到,除設置常規立案窗口外,針對新三板案件、證券期貨、涉外案件,北京金融法院分別設立了特色窗口。
此外,北京金融法院內還設有一個中小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站。“這里主要為一些涉金融群體性糾紛中的廣大中小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提供定制化的司法服務。比如,對涉眾型證券糾紛提供制式訴訟指引、自動校驗訴訟主體資格、智能立案、提供金融糾紛調解組織和調解員備選名錄、代表人訴訟的登記、公示、分組、推舉、投票等。”一位相關負責人介紹。
圖為北京金融法院設立了中小投資者、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站
“互聯網+司法”
“新意”背后有“心意”
北京金融法院是一個“現代感”“科技感”滿滿的機構。
記者了解到,法院的訴訟大廳設置了5臺訴訟服務一體機,以方便當事人自助辦理各項訴訟事務。它們造型相同,卻功能各異,可以分別為當事人提供訴訟風險評估、訴狀自動生成、自助立案、自助閱卷等訴訟服務。其中,金融類案查詢終端里面收納了全國法院范圍內380萬件金融案件裁判文書,當事人可以進行類案查詢,以形成合理的訴訟預期,指引當事人選擇合適的途徑解決糾紛。
圖為北京金融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的自助服務區
圖為北京金融法院智能化設備,其中有金融類案查詢一體機
此外,法院內還設有大數據中心、電子卷宗生成中心、全國首個5G專業化審判法庭等。大數據中心相當于北京金融法院的智慧大腦,記者了解到,這里既是信息管理和綜合指揮調度平臺,也是與各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專業數據研究機構進行互連互通的數據協同平臺。該數據中心的大屏幕上可展示北京各法院受理的金融案件情況、全國金融案件分析情況,以及與互聯網大數據公司共享的金融監管熱詞搜索、國內外重要金融指數以及營商環境的基本指標。
圖為北京金融法院大數據中心
據介紹,這個大數據中心可實時顯示北京金信網銀公司的“北京冒煙指數金融風險監測預警”信息。“冒煙指數”可通過多項數據,綜合分析計算監控對象非法集資風險,幫助法官全面了解涉案企業全面信息并提供風險預警。
這些酷炫的新科技讓大家覺得新鮮,但新鮮的背后是保護中小投資者、金融市場主體的“心意”。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些指數有助于幫助法官更及時準確地了解整個市場或行業的基本情況。此外,大數據中心還兼具執行智能指揮、庭審直播調度和智能安防監控等多種功能,執行干警在外出執行時,可以實時將現場高清音視頻回傳執行中心,進一步提高執行智能指揮能力。”
除了法院內的設置,以新技術實現流程優化已然落地。3月18日上午,正式宣布成立的北京金融法院已受理了第一案——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訴被告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被告某會計師事務所、被告某聯合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被告某律師事務所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通過網上途徑成功立案。
據北京金融法院介紹,根據《北京法院網上立案工作辦法》,金融民商事案件、執行實施案件可以通過登錄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或北京移動微法院的網上立案系統進行網上立案,當事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立案。同時,凡是通過網上方式立案的案件,當事人在后續審理執行過程中,都不需要重復向法院提交紙質版起訴材料,真正實現全流程網上辦案,服務優化營商環境。
“目前,全國各地法院已全方位優化線上訴訟服務,立案‘不打烊’、審案‘走云端’、執行‘網上見’,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給當事人提供了優質、高效、便捷的訴訟服務,努力做到公平正義‘不掉線’。”陜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北京金誠同達(西安)律師事務所主任方燕表示,“互聯網+司法”的模式不僅便民利民,大大減輕了傳統司法存在的“訴累”問題,而且隨著司法科技成果的不斷成熟以及在司法領域的進一步深度應用,智慧法院的建設將在中國法治現代化建設中得到全面推進,并將為全球包括在線訴訟在內的司法現代化轉型提供中國經驗。
不過她也提示,在線訴訟在便民利民的同時,必須遵循司法規律,嚴守正當程序原則,確保司法的嚴肅性、規范性和權威性,通過數字正義實現更高水平的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