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廣電總臺《1818黃金眼》欄目近日報道,賀女士在寧波一家消防器材公司工作,她說上個月22號公司有一批貨要發往內蒙古,就聯系了德邦快遞,可后來發現,跟她聯系的德邦快遞員是冒牌的。
“因為那批貨比較急,在鎮海的德坤物流園打木箱,平時我們在自己倉庫發貨的話,都有自己專屬的快遞員,但德坤那邊不太熟,就打了德邦的熱線”,賀女士說。
之后,德邦快遞給賀女士安排了寧波鎮海區九龍湖經營分部運輸這批貨物,賀女士根據德邦物流給的信息,聯系了分部的徐經理。
“先是沒打通,后來對方打過來了,我就說德坤物流園那邊有批貨要發,比較急,要走空運,然后把聯系人電話也給她了,要他們直接跟現場聯系人聯系,我打電話的時候是18點20分,然后18點29分,有個自稱是德邦小付的人跟那邊同事聯系了”,賀女士告訴記者。
當時,賀女士和現場同事以為這個德邦小付就是德邦派過來的快遞員,就把貨物做了交接,可第二天小付聯系上賀女士同事說,這批貨德邦物流發不了,得通過順豐。
賀女士提供了聊天記錄,可以看到聊天中小付說這批貨發順豐了,德邦搞不定,并且表示空運是沒折扣的,最后同事支付了5500塊錢,通過順豐發往內蒙古。
“到了第三天,查順豐單號,發現物流運輸軌跡不對,怎么是從莊橋走的,莊橋的話是鐵路貨運,而不是從機場走,然后打電話給徐經理,徐經理說,這個德邦小付已經離職,不是她的員工,我就懵了,我聯系電話就是找的她,怎么突然來了個假的德邦快遞呢”,賀女士說。
賀女士提供了和徐經理的聊天記錄,溝通中,徐經理表示,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是信息泄露了,并表示,小付已經不屬于公司員工。上個月26號,這批貨順利的送到了內蒙古,雖然比預計日期晚了幾天,好在貨沒有出現問題。
現在賀女士就想弄清楚,這一單的物流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現場記者給徐經理和小付打了電話,都無人接聽,發了短信也沒有回復。
之后記者聯系了德邦快遞公關部的趙女士。
“因為公司對信息泄露問題很重視,所以做了詳細的調查,是我們線網這邊快遞員,他這邊的貨接不下了,然后讓他已經離職的快遞員朋友幫他接的貨”,趙女士說,目前公司對線網的快遞員進行了嚴肅批評,后續可能會開除這名快遞員。
賀女士說,本來通過德邦來發貨,這一單的運費只需要2000多塊錢,他們轉給小付5500元,損失不小。對此,趙女士表示,具體運費是多少,公司還需要核實。
目前,小付這邊已經退還賀女士1500塊錢,剩下的差額公司這邊也會繼續跟進。
德邦公關部趙女士表示,“該我們承擔的責任,公司這邊都會承擔,客戶這邊費用的追溯問題或者還有其他的訴求,我們都會積極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