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一家公司從興盛到暴雷垮臺需要多久?
風云君尚未確切統計過。但清初孔尚任《桃花扇》中這句著名的唱詞“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恰能道盡派生科技(300176.SZ)自2017年起兩年多以來的辛酸。
諸位對派生科技是不是有些耳熟能詳?不錯,派生科技的實控人唐軍正是2019年3月P2P暴雷倒下的又一位A股上市公司實控人。
派生科技的前身為鴻特精密,當初唐老板入主鴻特精密時意氣風發,如何能想到短短兩年就風光不再遭受牢獄之災,連帶派生科技也一蹶不振。
究竟派生科技是如何“倒”得如此迅速的?未來還有可能崛起嗎?風云君這就來給大伙把來龍去脈掰扯掰扯~
一、團貸網&萬和集團的“聯姻”
(一)聯姻之初
派生科技2019年未更名前簡稱鴻特精密,主要經營如減震塔、電池托盤、殼體、蓋板等汽車壓鑄結構件產品。
鴻特精密是廣東萬和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和集團”)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之一。自2011年2月上市以來公司及財報一直表現平平,沒引起什么關注。
直到2017年10月,團貸網的創始人唐軍、張林與萬和集團一起攜手,促成團貸網與萬和集團“聯姻”,高調地讓鴻特精密迎著風口,享受了一把過去5年都未得到過的矚目。
(二)心照不宣的配合
事實上,為了能順利促成二者的合作,至少從2017年1月起團貸網、萬和集團及鴻特精密就開始為此次重大合作做起了準備。
這從下圖風云君梳理的雙方主要事件的時間軸多少可以看得出來:
(來源:公開信息,市值風云整理)
2017年1月,團貸網在2015年12月借殼光影俠(831138.OC)登陸新三板后僅1年出頭就申請摘牌。
同時,鴻特精密實控人之一盧楚隆辭去鴻特精密董事長、代總經理一職,萬和集團的年輕一代接班人盧宇聰也辭去公司董事職位。
緊接著,2017年2月鴻特精密成立了三家全資子公司——廣東鴻特普惠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特普惠”)、廣東鴻特互聯網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特互聯網”)及廣東鴻特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特信息”),進入了從未涉足的互聯網金融領域。
在架構上,為充分保證自身的獨立性,2017年7月萬和集團將所持有的鴻特精密股票全部轉讓給子公司碩博投資。
同年10月,鴻特精密將原汽配鑄件業務全部轉移至新成立的肇慶子公司,將上市公司騰空,靜待團貸網團隊進駐。
2017年10月30日,隨著一紙《戰略合作協議》的公告,萬和集團以自身14.8%的股權作為支付對價,收購派生集團(團貸網所屬集團公司)子公司北京派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派生”)100%股權,鴻特精密由此獲得團貸網商標及平臺的永久免費授權。但換股能否生效將根據一年后的實際經營情況執行。
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內,以團貸網創始人張林、董事葉衍偉及董秘晉海曼為核心成員的團貸網管理團隊陸續接替鴻特精密董事會大部分職位,團貸網創始人張林一躍成為鴻特精密董事長、總經理。
鴻特精密的“團貸網”時代正式來臨。
順帶一提的是,2017年2月至7月間,鴻特精密的股價漲幅高達170%,究竟是誰在其中攪混水,風云君早在當年8月公開的《重磅 | 誰在“坐莊”鴻特精密?世紀游輪百億“拆遷太子爺”的鐵血兵團》一文中就說得明明白白~
如今水落石出,沒穿內褲的仰泳者都拍死在沙灘上了,再回頭看風云君這篇文章,真是獨生一種悲愴之情……
(三)鴻特普惠VS鴻特信息
在團貸網和萬和集團心照不宣的配合里,鴻特精密的兩家互金子公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鴻特普惠、鴻特信息正是出于無縫對接團貸網的目的而成立。
之所以這么說,從二者與團貸網合作的業務模式即可看出。
(業務模式示意圖,來源:上市公司公告,市值風云整理)
鴻特普惠、鴻特信息主要借助團貸網平臺實現提供金融產品信息咨詢、審核借款人資信、將資信合格的借款人推送給團貸網的前端服務。該項服務只有在團貸網正式撮合出借人與借款人,并由鴻特普惠、鴻特信息等中介方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協議》后,才取得收益分成的權利。
同時,鴻特普惠、鴻特信息不為推薦的借款承擔催收義務,亦不承擔逾期壞賬風險。
從業務模式圖中不難發現,作為與資金方牢牢綁定的集資平臺,團貸網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脫離了團貸網,鴻特普惠和鴻特信息將無法完成撮合業務,更別談取得收益。
2017年,鴻特普惠和鴻特信息95.48%的助貸咨詢業務通過團貸網實現,業務嚴重依賴于團貸網。
2017年,鴻特普惠和鴻特信息與業務模式幾近相同的原團貸網直屬助貸咨詢機構正合普惠一同,成為團貸網平臺對外的重要資產端。
(四)短暫的輝煌
與萬和集團保持獨立性一樣,唐軍領導的派生集團并未直接將團貸網注入鴻特精密,而是通過鴻特普惠、鴻特信息將利潤輸送至鴻特精密。
據團貸網官網顯示,2017年團貸網平臺撮合融資額563.67億元,截至2017年末累計貸款總余額125.9億元。但據網貸之家統計,2017年團貸網在總營收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62%的同時凈利潤卻下調24%,與一眾同為累計貸款余額前十名的同行凈利潤增長趨勢相反。
(來源:公司2017年年報)
而2017年鴻特普惠和鴻特信息則攬下13.8億元的收入,4.25億元的凈利潤。
由此給鴻特精密帶來了占據2017年主營業務近半壁江山的金融信息服務收入,毛利率高達100%~
2017年鴻特精密總營收為29.37億元,是2016年的2.05倍;凈利潤為4.91億元,比2007年~2016年十年以來累計的凈利潤還多1.64億元!
簡直就是鴻特精密歷史中的巔峰~
為了更充分地體現公司業務,2017年年報披露不久,鴻特精密更名為鴻特科技。
(五)互聯網金融的“落幕”
然而,好景不長,監管趨嚴和不穩定的大環境讓互聯網金融行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2018年,一批又一批的網貸平臺、網貸公司暴雷倒下。
(來源:出售子公司股權暨關聯交易公告)
(來源:2018年年報問詢函回復)
2018年第三季度,鴻特普惠、鴻特信息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入現赤字,現金流情況惡化。鴻特普惠第三季度凈利潤出現虧損,截至9月末凈資產較年初大幅縮水;分公司數量急劇減少,銷售人員遭到大幅裁減,工資降低,經營不良信號頻現。
為避免進一步波及至上市公司,鴻特科技迅速將兩家子公司轉手賣給派生集團子公司東莞派生天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趕在2018年12月28日完成工商變更手續,力求上市公司2018年不將其虧損并表。
同時,鴻特科技將一直處于籌備階段、財報持續虧損的鴻特互聯網注銷。
不到兩年,鴻特精密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就落下帷幕。
二、小黃狗&遠見精密的“強強”聯合
(一)收購遠見精密
也許是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冬天略有察覺,也許是為了進一步拓展業務范疇,2018年3月,在團貸網領導班子的帶領下,鴻特科技擬以3億元的價格收購新三板廣東遠見精密五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見精密”,金屬零件、模具制造企業)。
2個月后,遠見精密從新三板摘牌,并于2018年6月成為了鴻特科技的全資子公司。
而遠見精密創始人、原實控人韓勇等股東給鴻特科技的業績承諾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不低于2億元、4.6億元、7.8億元,凈利潤分別不低于0.25億元、0.55億元、0.95億元。
但2017年遠見精密的合并年收入才1.37億元,凈利潤僅0.17億元,如何才能擴大業務規模,完成業績承諾呢?
(二)關聯交易:小黃狗
解決辦法來了~
2018年7月,派生集團控股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終端交易平臺小黃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黃狗”)推翻1個月前公告的5億元關聯交易限額,要與遠見精密簽訂50億元的智能垃圾回收設備采購協議:
(來源:關于公司與關聯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議案)
但據同一議案披露,距此時最近一期的財務數據顯示,小黃狗凈資產僅為4.81億元,處于投放期,無收入來源,盈利情況為虧損。明眼人都會懷疑小黃狗是否真的具有50億元的采購能力。
最終,經過半年的努力,2018年遠見精密向小黃狗銷售了2.79億元的智能垃圾回收設備,占據當年智能回收設備業務總收入的86.27%。
由此可見遠見精密的營收亦嚴重依賴于小黃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