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唐穎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新舊風險挑戰,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市場波動不斷。如何應對全球經濟金融風險挑戰,成為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四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的重要議題。在年會首日,中外嘉賓分享了關于如何重啟全球經濟、加強金融穩定性的真知灼見。
重新激活全球貿易體系
(資料圖)
與會嘉賓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正面臨從短期到長期的諸多風險。短期看,地緣政治沖突導致的“脫鉤斷鏈”“去全球化”等錯誤思潮,造成了全球貿易增長放緩;長期看,氣候變化、能源轉型、生物多樣性等一系列挑戰亟待解決。
“脫鉤”不可行成為本屆年會中外嘉賓的共識。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指出,根據世貿組織模擬,一旦發生真正的貿易脫鉤,將造成全球GDP損失5%的長期影響。
“我不認為‘脫鉤斷鏈’是可行的,如果把時間軸拉長,‘脫鉤斷鏈’不大可能實現。”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主席陳黎明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無論用制裁、貿易戰、關稅甚至戰爭等方式,從根本上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世界還是要靠對話形成共識。
摒棄錯誤思潮的同時,全球經濟如何重啟?關鍵在于借勢而為,重新激活全球貿易體系,促進更可持續、更加公平的經濟增長。
伊維拉強調,一定要采取包容性的政策和措施,讓各國共同加入到整個經濟增長的過程當中。通過一些新的方式、措施,比如通過推進數字化發展、綠色經濟發展,來解決全球貧富不均的問題。
“我們希望進一步擴大開放,全球進一步增進信任、相互交流,來推動全球科技、經濟不斷發展。”國資委主任張玉卓說。
保持利率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
今年以來,全球金融體系正在承受壓力,發達經濟體銀行接連爆雷。在動蕩的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環境下,加強金融穩定性成為各國金融系統的棘手任務。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指出,影響金融部門的不穩定性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各國政府、央行的政策,比如美聯儲的政策調整對于外部有很大溢出效應。
張維迎認為,在有諸多不確定性的當下,決策部門難于準確預測合適水平的利率。因此,他建議保持利率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讓市場自己選擇。
“在任何一個時期我都沒有擔心過中國的銀行體系。”巴克萊銀行中國首席執行官劉洋表示,不同地區的銀行業風險情況不一,比如中國的銀行業監管機構在2015年以后就已經開始去杠桿,包括出臺對不良資產的消化機制、消除影子銀行、強化資管行業監管等,一系列“組合拳”讓中國的銀行業更具韌性,但中國的銀行業也存在來自房地產行業的一些風險。
以自身確定性
應對全球不確定性
在不確定性增多的當下,中國經濟的持續恢復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提供了重要支撐。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表示,中國設定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非常有雄心和鼓舞人心。
張玉卓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恢復態勢是好的,雖然全球經濟增長面臨不少挑戰,但是中國近幾個月發展穩健。從消費看,消費市場在逐步恢復;從供給看,一些新技術和新產品增速較快。
他同時指出,中國經濟增長還面臨不小的挑戰,外貿增長不及預期,前5個月的全球貿易增長情況也不容樂觀;消費的熱點還不夠多,整個消費領域的增長不高;一些新興產業的“面”還不夠大。
展望未來,張玉卓稱,我們希望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深化合作,以自身的確定性來應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共同為全球經濟增長作貢獻。
工業富聯首席執行官鄭弘孟認為,在新一輪的科技競賽里,中小企業如何加入全球性的企業網絡,需要企業和政府一起合作。接下來,應該在建設“一帶一路”上下功夫,推動企業和政府密切合作。
此外,張維迎還建議,要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要為企業提供更多市場化融資,通過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支持企業發展。
關鍵詞: